这本书豆瓣评分6.7左右(详细介绍见这里),的确写的比较浅显,但作者确实表达出了他的观点,给出了他的见闻,提醒读者要注意到严峻的形式。这点来说做到了表达他想表达的。给我的感觉就是,下游老人离我们并不远,就算简单的以书中的收入标准来看,自己还难以达到24万年收入的最低线(我目前的月收入是要减去房贷负债的),更不用提60万-180万存款的达成了。
这本书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一个警醒,让人知道目前所面临的状态还远远不到满足的地步,所没见过的问题在这个时代还有很多。
下游老人的三个指标
- 收入少到没有
- 没有充足的储蓄
- 没有可以依靠的人(社会的孤立)
下游老人可以说是一种失去了所有安全保障环节的状态。
造成的社会影响:
- 父母一辈和子女一辈一起被拖垮
- 价值观的崩溃
- 社会上不再认为长寿老人值得尊重的价值观
- 年轻一代的消费低迷
- 加速少子化的进程
- 认为养孩子花费太大
下游老人的现实
- 即便在小吃店打工,也得啃野草充饥的加藤先生
- 40岁时遭遇了父母病倒,照顾10年之后,已经没有办法在老家找到工作,只有去首都圈,养老金意外的少
- 支撑着抑郁症女儿的永田夫妻
- 因为工作没有顾及女儿的状态,导致女儿在学校受欺负没有排解因而患上了抑郁症,目前靠养老金养活一家三口,还要承担女儿的治疗费。
- 干业务员的山口先生
- 年轻时年收入30万人民币,180万退休金买墓地,治疗自己的心肌梗死后几乎耗光,如今只能靠养老金度日
- 在地方银行工作的藤原先生
- 55岁后开始患上老年痴呆症,家人的关系也不是太好,妻子离婚,女儿出走,自己也被单位提前退休,最后被赶出公寓。他年轻时有认知障碍倾向,但家人都不给予重视,导致了一系列恶化的后果。
总结来说: 预料外的支出是不如老年后需要考虑的一个部分。 老年后找到工作的概率是非常少的,储蓄没有至少12万人民币的话,几乎无法应对大的突发开支。
任何人都有可能沦为下游老人
- 因为患病或者遭遇事故而支付高额的医疗费
- 微薄的养老金度日,依靠的是健康这一前提。
- 如今的老人在物质,精神,经济等方面被孤立
- 无法入住的高龄者护理机构
- 社会福利制度高于国内的日本,也有着机构数不足的问题
- 在岗时代由于收入不同而带来的经济差异,导致了晚年想增加收入基本是不可能的
- 子女成了“穷忙族”(年收入12万人民币以下)和啃老族
- 年纪越大越难以正规就业的情况,已经是私下的共识
- 不断增加的中老年离婚
- 家庭结构早已不是男主外,女主内的结构了,女性有了不想和除了能提供金钱支持以外毫无价值和美丽的男子共同生活的想法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这说明夫妻相互尊重,理解是十分重要的,不可能因为有钱就能让一个人忍气吞声和你过一辈子。
总结来说: 不能一心扑在工作上,要把生活重心逐渐从工作转移到家庭中来,在感情层面也好,在经济层面也好,都要和太太好好商量“一起生活”的事,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觉得从结婚以后就一直该时刻注意这么做,交心的夫妻总是好过只有形式的夫妻。
- 即使患上老年痴呆人,周围也没有家人可以依赖
- 能自己察觉到患了老年痴呆症的人是很少的,往往本都觉得自己“身体硬朗着呢”
- 诈骗团伙轻易的骗取老人的信任,骗走大笔的钱,这也是老年痴呆症的一种表现
- 我们必须做好谁都会得老年痴呆的心理准备,做好防老之策
另外: 年收入低于24万人民币的裙裙下游话的概率是很高的,这还没有排除因为富人拉高平均收入水平的问题。储蓄不足30万人民币,也是有极高的坠入下游的危机。 年轻一代未婚率的增加,也会增加老年下游化的危险 老人留下的房产,在日本变成毫无价值,却需要付出维护费的负债,那么目前国内火热的房产是否会有值得深入思考的地方呢?(思考)
从现在起学会自我保护
- 60万到180万人民币的存款是需要为老龄期家庭预先准备的储蓄
- 股票,债券,信托投资等理财手段,提前做好选择。必要时咨询民间保险和理财顾问
- 尽可能和更多的人构建互助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贫富,决定了你的幸福程度
- 困境中面对援助,受援者最好能做到:言辞达意,具备向前看的思维,能够靠自己积极解决问题,能够掌握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学过一些援助方法和制度。心无挂碍的前来咨询,在问题复杂化之前就可以接受到援助。
怎么去理解“幸福”取决于自己。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确实是必要的,与此同时,能否维持自己具备一定文化水准的生活,则在很大程度上受你晚年人际关系左右